毒品氾濫 偏鄉更甚都會

2015-11-05
中國時報【王瑄琪、康鴻志╱綜合報導】

編按:吸毒不只戕害健康,隨著新興毒品推陳出新,衍生治安惡化、削弱國家競爭力,甚至動搖國本,是政府最應重視的國安問題。 遺憾的是,近年來政府反毒行動流於口號,吸毒人口有增無減、吸毒年齡層不斷降低,部分偏鄉毒品氾濫問題甚至比都會區更嚴重。本報動員人力全省調查採訪,將以五篇系列報導,探討毒品氾濫無城鄉差距、夜店淪毒品淵藪、年輕學子沉淪毒品、監所吸毒犯人滿為患,及國內外成功反毒戒毒經驗,供國人及政府省思,打一場有效的新鴉片戰爭!

一般人刻板印象,都會區才會有染毒、吸毒問題,其實不然。毒品氾濫已全面侵蝕國人健康,不但沒有城鄉差別,學者研究更提出警訊:偏鄉農村人口不但吸毒情形更普遍,毒品也更強烈。

「毒品上癮不是特性是人性!」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副教授戴伸峰直指問題核心,毒品最令人恐懼之處不在隨之而來的犯罪與脫序,而是再偏遠的地區、再少的人口聚落,總是有人抵擋不住毒品魔力。

都會玩藥 不被藥玩

攤開法務部2014年12月公布的案件管理數據,嘉義縣毒品列管人數雖遠低於六都,但萬分之19.09的列管比例,較六都之中最高的高雄市還多了萬分之0.55,顯示台灣毒品氾濫現象並無城鄉差別。

戴伸峰針對都會區與農業縣民眾作抽樣調查顯示,都會區人口助興偏好使用k他命等3、4級和新興藥物,可在獲得快感後迅速重返正常生活與職場,是「玩藥而不被藥玩」。

可怕的是農村人口因長期經濟弱勢、家庭功能不彰、社會排斥造成的低落感與疏離痛苦,很容易經由毒友引介,試過使人飄然抽離長達數小時的中樞神經抑制劑、興奮劑,如海洛因等成癮性高1、2級毒品後,終身成癮。

農村疏離 更易上癮

警政署2014年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統計資料也顯示,基隆市每10萬人中就有50.21人吸毒,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數近3倍居冠,其次為桃園市(22.66人)、苗栗縣(21.93人)、屏東縣(21.54人)、嘉義市(21.12人)、新北市(20.69人) 、花蓮縣(19.93人),更印證吸毒者比率非都會區確實比都會區嚴重。

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主任蔡田木指出,基隆市2014年毒品嫌疑犯為1878人,雖沒有6都動輒8000多件(新北市)、少則2000多件(台南市),但平均數卻高得嚇人,顛覆傳統觀念毒品氾濫只在都會區。

蔡田木分析基隆毒品氾濫主因,一來坐落在大都會邊陲地帶,二來本身又屬航運發達的港口,提供毒品及原料進口管道,「藥頭在哪、毒品就在那裏」,毒品人口自然飆升。

是藥或毒 認知模糊

蔡田木進一步分析統計數據,毒品確實有所謂的群聚效應,且不同縣市還可能因為毒品所能提供的效果盛行不同類型的毒品。以都會區來說,往往工商業發達加上酒店、PUB文化盛行,能興奮提神的安非他命(二級毒品)就相對盛行。

兩學者的研究都印證城鄉染毒唯一差異,是六都人口對於毒品所造成的危害和認識較容易掌握,農業縣民眾在辨別「藥物」與「毒品」舒緩和成癮界線認知模糊。因此當都會區入夜毒品開始氾濫時,晚餐後的農漁村面對各類毒品流播,同樣難以招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