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家建議:不是為子女而活 善用社會資源降低長照壓力

2018-02-09

〔記者林惠琴/台北報導〕對於產下缺陷兒的家庭,精神科醫師表示,家長要試著改變心態,不要將全數壓力都扛在自己身上,應運用社會資源降低長期照顧的壓力,盡量維持原本的生活狀態,以減少負面思考。

  • 示意圖

    示意圖

盡量維持原本生活型態

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表示,面對產下缺損兒,產婦發生產後憂鬱機率大增,且這種共通疾患往往會影響家中其他人的情緒,造成家庭處於緊張狀態,甚至婚姻觸礁;若產婦憂鬱維持半年以上,最好進一步就醫。

葉啟斌指出,會發生類似悲劇,主要是社會價值觀所致,東方人將子女視為可彌補自己未達到成就接棒者,當產下缺損兒,或許會試圖盡所有力量改變事實,例如辭職奮力一搏,結果發現無力回天時,內心就會承受莫大壓力;建議家長要調適心情,減少排斥、包容每個人本來就有不同面貌,當然實際會很困難,可慢慢來。

此外,葉啟斌提醒,家長要記得「不是為子女而活」,應善用社會提供的復健、照顧等各種資源,原本的生活方式盡量維持,不用特別辭職,否則反成經濟壓力,對親子關係無益,雙方關係可能只會更緊繃。